许多领域的研究人员,都探讨过创意成果和失败疑虑之间的关系,而这个关系让人很不舒服。
[启动LINE推播] 每日重大新闻通知
来看看论文的题目名称,商业界应该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:〈创意的第一大敌:害怕失败〉(The No. 1 Enemy of Creativity: Fear of Failure);神经学界则会看到〈创意导致大脑萎缩,降低创意〉(Fear Shrinks Your Brain and Makes You Less Creative)。顺便让大家知道一下,若干脑部的区域会萎缩,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海马回——这不太需要大惊小怪。海马回参与的许多流程,对於创意产出来说很重要,其中包括把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,海马回萎缩到某个程度後,这个功能就会大幅受到影响。
想要成功,你得拥有婴儿般的学习方式
为什麽害怕失败会造成这麽大的负面效果呢?为什麽创新的能力那麽容易受到影响?要回答这些问题,就必须讨论婴儿、科学家、创业家的共同之处,也就是他们的学习方式。
婴儿的学习方式,是透过一系列自我纠正的想法,这些想法就像是在出生时已经预先载入了假设测试软体。婴儿会:①不断观察自己对於世界运作模式的看法;②不断测试自己的想法,逐步逼近正确解答;③根据取得的资料,修改并理解。如果你觉得这很像是科学家在做研究,也就是优良的传统科学方法,就没错了。
多年前有一本书,叫做《摇篮里的科学家》(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),内容说的是婴儿跟科学家其实很相像(而且我个人的经验是,有很多的相似之处)。这样测试假说的作风强而有力。迭代、重复的过程够强大,就能够发射火箭到遥远的小行星上;同时,又很柔和,能够看到原子里的秘密。
这些流程中,放眼所及的都是失败。其实,失败这个想法,也在这个机制当中根深蒂固。也就是我们可以剔除错误,逐步逼近解答。
失败和创意间的关系,处处可见。很少有创业专案能够第一次、第二次就成功了,甚至可能要革命十次才会成功。有非常多科学家提出的理论,都经不起严谨的实验。就算是撑过实验的科学理论,经过实验後,几乎都会修订。我们看过的婴儿,走路都要摇摇摆摆好几周,跌倒再爬起来,之後又再跌倒,有时候得经过好几个月後,才能够挺直往前走。
如果你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,就会影响到创新专案,最终生产力也会受到影响。所以,一定要调整心态,面对失败。还记得吗?创意有一部分是要想出新颖的点子,另一部分则是要应用。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,失败能够把新奇美好的东西,转换成有用的东西。
善用失败的潜力
这些点子能够套用在商业行为上。回顾一下Google的亚里斯多德专案(之前讨论过,它在探讨某些团队表现亮眼的原因)。研究人员认为,安心是成功的重要关键,所以大家愿意承担风险,这个风险当然也包括失败。
从亚里斯多德专案开始之後,安心和创新之间的关系,已经有长足的研究进展,像是能够量化承担风险的规范。有一个实验发现:①同时测试许多想法(3~5个)的组别;②挑选最好的2~3个结果,进一步试验。与不重复或是重复次数不够多的组别相比,成功机率高达50%。失败就像是烤一批饼乾一样,可能会一直出现。
或许,是因为这些研究的关系,有更多的研究团队开始深入探讨失败。他们後来发现,要是允许失败,之後就会取得胜利。达成巨大成就的人,和遭遇重大挫败的人相比,失败次数大约一样。差别在哪里呢?成功的人会试着从错误中学习。他们大方的面对错误,尽力吸取教训。
没有这种职业勇气和韧性的人,比较可能会继续失败。
另外一个发现,跟连续失败中间允许的休息时间有关。休息时间愈少,之後成功的机率就愈大;每次投入的间隔时间拉愈长,就愈可能继续失败。所以,不只要从失败中学习,还要马不停蹄,继续尝试。如此快速的再次投入,前提就是大家要能够犯错。
有家公司因为允许员工犯错而名闻遐迩,这家公司就是国际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(IBM),由传奇执行长沃森(Thomas Watson Jr.)稳稳掌舵,走过了最成功、最创新的时代。这家公司有一个知名的故事:有一位副总做了一个实验,但失败了,导致公司损失将近一千万美元。他道歉的方式,是写了一封辞职信,亲自交给沃森。然而,老板接下来的反应,却令那位副总大吃一惊。「你怎麽会觉得我们舍得呢?」沃森读完信後笑着说:「我们才刚花一千万美元让你受训。」
确实,公司不是慈善团体,沃森也不是要让IBM破产。但你可以观察到:要增加致胜的机率,就要增加失败的忍受度。或许,沃森当时心里就知道这一点了。
科技专栏作家麦可.马龙(Michael S. Malone)这麽说的:圈外人会把矽谷当作成功的代名词,但其实应该说是成功的坟墓。失败是矽谷最强的优势。
作者介绍|约翰‧麦迪纳(John J. Medina)
发展分子生物学家,专门研究人类大脑发展相关基因,以及精神病症遗传学。职涯多数时间担任私人研究顾问,从事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生物科技和制药产业研究,另外也替苹果、波音、微软等公司,以及 NBBJ 建筑事务所等建筑公司,就管理、教育、创新等议题提供谘询。
麦迪纳是两间大脑研究机构之创始主任,并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工程系担任兼任教师,曾获选为年度杰出教职员。
他是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《大脑当家:12个让大脑灵活的守则,工作学习都轻松有效率》作者。所着关於大脑发育的书《0~5岁宝宝大脑活力手册》,是父母和幼教工作者的必读之作。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乐金文化《大脑喜欢这样工作:顺着大脑的习性,提升工作效率,从此和忧郁星期一说BYE BYE~》(原标题:允许失败,不要一蹶不振)
责任编辑/蔡惠芯
分页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