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含以前的我在内,内向的人之所以会对和第一次见面的人聊天感到排斥,是因为不懂一开始该聊什麽,该抛出怎样的话题,才能与人展开沟通。这完全是知识与技术的问题。
[启动LINE推播] 每日重大新闻通知
只要加以学习尝试, 视对方的反应来修正, 推动这样的「PDCA」 (Plan计画、Do执行、Check评价、Action改善),就能弭平与外向者之间的差距。非但如此,学会技巧的内向者,甚至能在人际关系上处於优势。
因为内向的人有很优异的共鸣能力,能察觉出对方的感受。而察觉出对方情感的能力、解读现场气氛的能力,是难以靠训练来成长的能力,但沟通能力能靠知识、技术、实践来成长。认为自己内向、口才不好、有沟通障碍的人,往往都是因为共鸣能力和观察能力强,所以容易多虑,对拓展人际网络过度感到不安。
「如果能将内向的个性变得外向的话,就会一切顺利」,这是毫无根据的想法。外向的个性和内向的个性,各自有其强项和弱项。换言之,「只要活用强项,就会一切顺利」才是心理学上最合理的想法。
就算拓展人脉,也不见得能变得幸福?
「只希望自己得到好处」,满脑子想的都是衡量得失,别有居心的建立人脉,就算短期内能展现成果,但以长期来看,绝不会造就出幸福的人生。举例来说, 你为了促成业务上的计画成功, 而刻意接近客户方的关键人物。平日晚上为了招待,而陪对方一起用餐,周末一起打高尔夫球,因为洗三温暖而挥汗如雨, 这样会发挥「单纯曝光效应」的作用, 感觉彼此变得很亲近。
但事实上,对方也在脑中想「既然他都这麽卖力了」「既然他这麽不惜成本」,而会希望你能在业务上替他开方便之门。不过,你和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,始终都是因为工作,是为了推动计画而建立的关系。当然了,一旦计画结束,双方就会疏远,就算日後有机会重温旧情,但要是其中一方离开了原本的公司,这层关系也会就此中断。
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於二〇一四年进行了一项耐人寻味的调查。对象是三〇六位商务人士。在该项调查中,请受测者想像在以下两种状况下拓展人际网络的场面:
.为了促成工作而拓展人际网络的场面
.为了交朋友而拓展人际网络的场面
试过之後,想像自己以工作为目的来拓展人际网络的小组,之後他们的道德感会在无意识中下滑。最後出现对建立人脉感到却步的一种倾向。
根据这个结果,研究团队指出 「衡量得失,只追求自己能得到好处,以此来建立人脉,恐怕会对心理造成不良影响」,并提倡「就算是为了工作而建立人脉,也要从中摸索出能彼此互利的关系」。
换句话说,牵扯了工作和得失的人际关系,会对心理带来伤害。中长期下来,人们会对拓展人际网络感到却步,也对个人交友感到排斥。
职场上有三位朋友,人生的满意度就会上升96%
就算是工作上的人际关系,只要想建立中长期的关系,就要思考自己能提供什麽好处,并时时记得保持平衡,让彼此能展开对等的交往。人际关系原本就不是一次没见面就结束了。不会因为工作中断就一切归零。
只要建立对等的关系,每次见面都无关得失,便能重新构筑彼此的情谊。如果双方是非得接待不可的关系,那就要认清「这个人是为了计画而短期来往」,以此来对应。所谓彼此互利的关系, 简单来说,就是「交朋友」。
不过二〇〇四年,美国的舆论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,以五百万人的庞大人数为对象,展开「朋友对个人带来的幸福度」的相关调查。根据这项调查得知,职场上只要有三位知心好友,人生的满意度就会上升96%。也就是将近两倍之多。同时对自己薪水的满意度也会上升200%。虽然与实际情况没什麽差异,但与觉得自己「没朋友」的同事相比,对自己的待遇会有高出三倍的满意度。
此外,有数据资料指出,觉得自己在职场上有好朋友的人,工作的干劲会大幅提升,生产性也会跟着提高。
幸福度由个人的主观决定, 所以改变你的人际关系, 会直接影响你的幸福。拓展人际网络与建立最佳人脉、改善人际关系有密切的关联,它具有带给你幸福人生的力量。也许你会认为「长大成人後才要交朋友,实在很困难⋯⋯」。这种感受我懂。的确,学生时代有许多的时间和活动可以共有,很自然的就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夥伴,和成人後不一样。
丰富人生的不是金钱,而是朋友
另外也有个与幸福和朋友有关的研究。我们所感觉到幸福度,基本上都是由主观来决定。因此,在心理学的世界进行了各种与「有钱」和「幸福度」有关的研究。
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所做的论文指出,「年收超过八百万日圆,幸福度就不会再往上升」,并指出「比起拥有的金钱多寡,用钱的方式和休闲方式更重要」。
此外,在美国经济杂志《富比士》的富豪排行中榜上有名的顶极富豪,例如比尔.盖兹(微软创始人)、杰夫.贝佐斯(亚马逊创始人)等成功人士,与一般美国人的幸福度有多大的差异,关於这点也有调查研究。而得到的结论也是「没多大不同」。换句话说,不管哪个研究都有个共通点,那就是「并非钱赚愈多就愈幸福」。
当然,有钱人当中也有人很幸福。不过, 其幸福的主要原因并不光只是钱。在赚钱的过程中培养的人际关系、经济上的独立所带来的自由等等,也都极具影响力。而紧接在健康之後,在这里要特别放大来看的,是朋友的存在。
二〇〇四年, 美国的舆论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, 以五百万人为对象进行了一项调查。从这项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在序章介绍的「 有知心好友的状态」,会带来惊人的力量。
.在职场上有三位朋友,人生的满意度就会上升96%
.同时对自己薪水的满意度也会上升200%
.在职场有最棒的朋友时,工作干劲会增加700%,工作速度也会提升。工作出问题的情况减少,能想出更新奇的好点子
可以说让人生好转的要素全都在这里头了。
自由工作者(没有可称作「职场」环境的人)不妨采取在工作周边的社群结交朋友的战略。在共用空间(共有型办公室)结交新朋友也是个办法,而和以前就认识的朋友一起共事,也是一种解决之道。
此外,以经营者的情况来说,就算提到「职场」,或许也很难像电影《钓鱼迷日记》那样,和员工建立超越上司与下属的关系,成为好朋友。
事实上,我有位朋友是个人资产达数百亿日圆的经营者,连他也曾发牢骚道「不管再有钱,要是没有能一起共度假日的朋友,就会不知道该做什麽才好」。像这种情况,不妨就找同样是经营者、生意类型没直接重叠的人当朋友吧。
职场上有亲近的朋友,对薪水的满意度会提升三倍
尽管职场相同、薪水相同,但有没有朋友,满意度却大不相同,「对薪水的满意度会上升200%」这个数据资料,想必很多人看了会大吃一惊。假设每个月的实际收入有二十五万日圆, 在职场上没朋友的人会觉得「少」,而累积不满,但有三位朋友的人,则会觉得「待遇真好」。
因为这和收入的高低无关,而是朋友会认同当事人的工作,对他说「真厉害」「你可真卖力」。想获得认同的欲望得到满足,便会觉得领到的薪水价值增加了200%(三倍)。
而在现实中,就算想让自己收入增加三倍,以日本公司的情况来看,只要不是完全业绩制(完全佣金制)的业务工作,处在同个职场几乎不可能实现。当你处在目前的职场,对薪水感到不满时,为了提升自己的满意度,与其提升表面的薪水金额,不如结交朋友,还更有效果。
在这层意义下,我们可以说,应该要以人际关系来选择职场。当你找到气氛和谐,似乎可以结交到好朋友的职场时,就算薪水不是那麽高,在那里累积资历还是能得到幸福的未来。之所以这麽说,也是因为德国的爱尔朗根-纽伦堡大学曾在二〇〇九年以四百五十五名上班族为对象进行研究。他们对所有人进行「平时有多常和公司内外的人们沟通」这样一份问卷调查。之後长达四年的时间,对调查对象的资历和收入展开追踪。结果得知有以下三种倾向。
.维持公司外部人际网络的人,薪水涨得最多
.再来是在公司内拓展人际网络的人,薪水也容易上涨
.维持公司内人际网络的人,薪水容易上涨的程度排行第三
公司内外都有朋友,构筑出良好人际网络的人,整体来说,这四年间的收入都增加了。尤其是以稳定的公司内人际关系为基础,再进一步拓展公司外部人际网络的人,薪水最容易上涨。附带一提,这项研究所说的「与公司外部的人际网络」,指的不是常碰面的密切交流,就只有定期的互传讯息往来。
若能开拓这种微弱的连结,并加以维持,便有可能转往更好的职场、得到新的生意点子、获得有助於提升资历的资讯,有机会因而增加收入。换言之,结交能扩展公司外部连结的超级人脉王,在公司内拥有知心好友,这就几乎可称得上是商务人士最强的人际网络了。
作者介绍|DaiGo
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院物理资讯工学系毕业。对打造人心很感兴趣,研究人工智能记忆材料类的材料科学。是首位在日本媒体上介绍源自英国的读心术(解读人心,加以操控的技术)的人,并以日本唯一一位读心师的身分在许多电视节目上演出。之後拓展活动范围,以企业的商业顾问、产品开发者、作家、大学教授的身分,有活跃的表现。虽然不善与人交往,个性上有点沟通障碍,但还是活用「拓展人脉网络」的技巧,陆续展开新的商业活动。嗜好是一年阅读超过3000本书、玩猫、看Niconico影片、上健身房。着作销售累计达三百万本。畅销书众多,诸如《命运可以操控》(makino出版)等等。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台湾东贩《超人脉术:不善交际也能轻松拓展人际关系,打造让机会找上门的幸福交友圈》
责任编辑/梁溶珈
分页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