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元宇宙(metaverse)被视为「下一代的网际网路」之际,也同步带动了各界对Web 3的探索。
综观网际网路的发展,Web 1是资讯高速公路时代,使用者用Google、微软、Yahoo等科技巨头提供的服务,来探索网路世界;Web 2的特色是社群网路与有价数据,领导公司包含Facebook、推特(Twitter)和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(ByteDance)等;Web 3则是基於区块链技术,由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式组成,形成支援使用者的资产与数据经济的地基。
区块链领域重要的媒体《CoinDesk》引述高盛集团(Goldman Sachs)2021年12月推出的报告提到:「区块链技术是元宇宙的发展核心」,也将是继1990年代网际网路普及以来,最具颠覆性的技术趋势。
简单来说,区块链就是一种新的记帐方式,透过加密技术让所有参与者的电脑共同记帐,因此可以跳过中心化的组织,如银行等金融机构。而记帐的范畴不仅是货币,也可以是房子、汽车、土地,甚至是无形的智慧财产权、专利、品牌。
NFT、DAO(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,去中心化自治组织)、DeFi(去中心化金融,Decentralized Finance)等概念都是区块链的延伸应用,接续从NFT开始,拆解这些如魔法般的词汇,如何影响元宇宙的资产、金融与自治运作模式。
山也NFT、海也NFT,推高数位资产价值
就算再不了解NFT,应该也看过许多人在过去1年里,在推特或Facebook上纷纷更换虚拟角色图片作为头像,像是艺人麻吉大哥、林俊杰都拥有的无聊猿(Bored Ape Yacht Club),或是与周杰伦高度相关的PhantaBear(昵称为畊宏熊)等。
NFT已被视为元宇宙里的一种资产形式,又或者说,元宇宙才能发挥NFT的力量。
NFT(Non-Fungible Token)的中文翻译是「非同质化代币」,对应的是比特币、纸钞之类的「同质化代币」。以比特币来说明,这一枚或那一枚比特币并没有差别,价值也相同。相对来说,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具有不可替代性,也不可分割,可以是图像、影片或音乐等任何数位形式。
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於2022年推出的《NFT市场报告》指出,2021年NFT的市场交易量为442亿美元(约新台币1.23兆元),对比2020年成长了400倍之多。
截至目前,NFT除了用於收藏、投资以外,还没有其他大规模的普及应用(部分NFT具有会员证功能),一般使用者也能到交易平台OpenSea下载图像、更换头像,这也使得NFT被许多人讥笑为花大钱买来的JPEG(影像档案格式)。
如今情况将有所改变。2022年1月,推特释出连结加密货币钱包的API(应用程式介面)功能。使用者可以从加密钱包中选择一款NFT当作推特头像,并以特殊的六边型显示,还可以不断更换,高调向所有人宣告NFT的「所有权」。
同样的使用情景换到元宇宙,当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「分身」,从帽子、衣服、鞋子到装饰品,全都是独一无二的NFT,自然就能打造出无可取代的身分。这也有助於元宇宙经济的发展,未来创作者可以创造NFT为生,地位将不亚於知名的服装设计师。
不只身上穿的,元宇宙中连「土地」都能NFT化
现今最热门的区块链游戏The Sandbox和Decentraland,开发商就在各自的虚拟世界中出售土地,还因为资源有限,掀起购买潮,从美国饶舌歌手史努比狗狗(Snoop Dogg),到家乐福、爱迪达、LV等企业都抢着圈地,炒高地价,Sandbox和Decentraland最贵的土地分别为430万美元与350万美元(约为新台币1.2亿元、9742万元)。
除了代表数位资产的NFT之外,区块链「去中心化」的特性,也被视为成就元宇宙的美好想像。在电影《一级玩家》中,针对片中虚拟世界游戏「绿洲」,主角也开宗明义地说,「绿洲是属於所有玩家的。」
DeFi、DAO元宇宙「去中心化」有何应用?
在传统的游戏世界里,游戏开发商负责制定规则与维护,玩家花了大把时间培育角色,如果厂商明天就要关闭游戏,玩家也只能无奈地接受。
DAO的出现,就是要把虚拟世界的所有权还给使用者。以太坊(Ethereum)就是一例,这个去中心化平台的成立,是为了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一台「世界电脑」,排除人为因素,将规则写入智慧合约(smart contract),交由程式码忠实执行被交办的任务。
区块链交易平台XREX执行长黄耀文,对於DAO有很生动的描述,「你手上有很多百货公司的点数,但百货公司提供兑换的商品,很常是用不到的商品,这时候可以发起公投投票要求更换可兑换商品,提案人、投票者都要贡献部分点数才能投票,拿不到固定比例的票数,点数就会被没收,以免有滥用提案的状况。」
换句话说,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组织贡献者,也更积极地负起责任,是DAO最大的意义。
去中心化的风,也吹向金融领域。DeFi应运而生。简单来说,就是让买卖交易、抵押借贷、保险等功能透过智慧合约运作,去除掉银行等中介者的角色,业者省下来的成本,说不定还有机会转换成给客户更优惠的利率或利息。
更重要的是,DeFi不会因为个人资产多寡,或身分、职业不同而进行分级,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。
DAO与DeFi的概念都很美好,也正值高速发展的阶段,但同时也不断传出诈骗或遭到骇客攻击的消息,DeFi平台Wormhole在2022年2月遭骇,损失上亿美元。正如《以太奇袭》(The Infinite Machine)一书为以太坊下的注解:「你可以控制程式(指以太坊),但没有办法控制人性。」
区块链游戏,扭转现实与虚拟时间分配
另一项也许会对元宇宙造成最大影响的区块链技术,是区块链游戏,关键在於「边玩游戏边赚钱」。
2017年,一度火热到瘫痪以太坊运作的区块链游戏《谜恋猫》(CryptoKitties,玩家可以饲养、繁殖有着独一无二特徵组合的虚拟猫咪),游戏内的所有内容都以NFT的形式存在,就算没有玩游戏的人,也可以购买猫咪的NFT,不但解放了游戏内虚拟资产的所有权,创造出经济价值,也催生出GameFi(game finance,游戏化金融)。
《Axie Infinity》是近期最知名的区块链游戏,在东南亚地区吸引了不少玩家,透过任务或对战赚取道具,以变卖获利,因为许多人在新冠病毒(COVID-19)疫情期间,生计受到影响,边玩边赚的游戏成了救命稻草。加密货币谘询公司Emfarsis和游戏公司Yield Guild Games还在2021年5月推出迷你纪录片《PLAY-TO-EARN》(边玩边赚),描述部分菲律宾民众倚靠《Axie Infinity》过生活的状况。
「游戏(《Axie Infinity》)维持了我们日常所需,支付帐单和债务。」纪录片中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说。据统计,玩家每月可获得平均约新台币4万元的报酬(後续该游戏调整政策,玩家收入大幅降低)。
当元宇宙里的活动不再只是消遣取向,还能获得真实收入,说不定有一天,我们会在元宇宙里上班、下班後娱乐社交也在元宇宙,现实世界就成为吃饭、睡觉的场所,彻底改变投入虚拟与现实的时间分配。
区块链游戏边玩边赚,玩家下一步前进元宇宙
随着边玩边赚的风潮刮起,许多玩家也想投入区块链游戏赚钱,但高进入门槛与惊人的手续费让许多人却步。国外陆续成立了「公会」组织,提供奖学金与教学,让更多人可以投入区块链游戏的世界,共同挖金。
在台湾,也有一个人数突破千人,名为「古亭区块链游戏公会」的组织。创立的缘由,是因为创办人Steven手握上百只区块链游戏《Axie Infinity》的小精灵,在2021年,许多人光是手握3只就能靠边玩边赚月入近10万元,Steven与朋友们成立公会,号召更多玩家加入,出租手上的小精灵给成员,最大化这些虚拟资产的价值。
一路发展下来,公会成员已经突破2,000人,虽然发展迅速,但他们也坦承,目前区块链游戏并没有太多的「可玩性」。主要是市场给区块链游戏的发展时间太短,时间与资源还不够做出令人满意的作品。
「但光是这样,能赚到钱,就已经改变了游戏的生态,是很重要的里程碑。」成员Daniel说。另一成员Clement也提到:「因为能赚到钱,让许多没有碰过游戏、区块链的民众,尝试加入区块链游戏,受众扩大了非常多。」就像是《Axie Infinity》虽然近期大砍一波玩家能赚到的金额,截至2022年月活跃用户仍有近300万人。
公会也不止步於区块链游戏,已经把未来瞄准元宇宙。他们相信打群架的力量远胜於单打独斗,就像玩游戏与最终魔王战斗时,一定要组队挑战。
「区块链的门槛很高,但我们还是带着很多成员接触区块链游戏。」Steven说,「未来只要元宇宙一开放,我们一样会成为成员进入元宇宙的引水人,协助更多人变成那个世界的居民。」言下之意,从区块链游戏出发,他们早已准备好成为元宇宙居民。
责任编辑:吴佩臻、苏柔玮